封面照 (1028*500)

封面照 (1028*500)

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君健老師服務心得


擔任國際志工」是我長期以來的夢想,夢想到執行是有一些鴻溝與距離的,家庭、工作、語言能力,當這些問題都不再是問題時,忽然覺得眼前的機緣是如此的不真實,但究竟「它」還是實實在在的發生了。
以下是我的緬甸見聞:
1.   緬甸是一個需要我們協助的弱勢地區:依據官方統計,緬甸地區約有一百萬的華人,其人數比越南要多。緬甸國民平均所得是東南亞地區最低的國家。值得警惕的是,大陸的雲南省由於地利之便,提供了各種資源,包含免費的教科書、師資培訓研習、大學函授課程、華文學校師生到昆明參加「漢語分級測驗」的落地接待、提供留學獎學金等許多教育相關的支援與優惠措施。相較之下,我所見到來自中華民國政府的支援就顯得太少太少了。如今,如果不是一些老一輩的長者仍心繫中華民國政府,則「一面倒」的現象恐怕就會發生了。多麼希望我們的執政者及僑委會等主管機關,能多關心這一群生活在弱勢地區的華僑子民。
2.   華校的孩子和老師的精神都值得給予肯定:緬甸地區的華校,為了配合緬文學校的上課,通常在早上6:0010:00之間上課,若緬文學校放學較早,則下午4點再繼續上課。家長對中華文化傳承的殷殷期盼,孩子們對華文的認真學習精神,值得我們敬佩。這也讓我不由得與臺灣的教育現況做了很不情願的比較---學生7:30未到算不算遲到?7:30早自習屬不屬於教師的工作時間?在這裡,孩子們清晨5:30就提著燈籠準備上學;在這裡,老師們6:00不到就站在校門口迎接著小朋友進校門!在這裡,孩子們同時要學緬文、英文、國語(用注音符號及繁體字)、還有漢語(用漢語拼音及簡體字)。我們真的應該多給一點關注、多給一點肯定。
3.   我們還可以為緬甸華校做些什麼?本次活動過程,我們參觀了將近廿所華校,規模有大有小,因受到政府排華政策的影響,校舍外觀低調,極少學校掛有中文校名招牌。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經費來源的拮据,校舍破舊,設備普遍簡單,有的學校甚至好幾個班級同在一個大棚子裡上課,相互干擾是必然的現象,這樣的學習環境裡要有好的教學效能,恐怕是很困難的。「我們可以為他們做什麼?」這也是此次活動中我不斷問自己的問題!
臘戌石廠學校大棚子裡的左半邊
臘戌石廠學校大棚子裡的右半邊


4.   我們的研習成效是受到肯定的:緬甸華校的教師,因為能上課的時數不是那麼多,教師的所得也相對無法太高,其所得往往不足以支撐一個家庭所需,所以教師的流動率很高,最常見的就是在學的高中生(或國中畢業生)就被聘為小學教師,這樣的老師在當地被稱為「小老師」,這些小老師自己都還在學習,當然更談不上教學專業,所以在職的進修對緬甸華校的教師來說,是十分迫切需要但卻又很難得到的機會。在辦理研習的期間,我們不難從參與研習的老師們口中得知大家對我們團隊的肯定。因為不論是中共方面派來的研習講師,或是其他單位到緬甸來辦理教師研習的團隊,講師們大多以講述的方法為主,所以很多參加研習的老師感覺增能的效果不大。但反觀我們團隊的研習,採用小隊分組制度,並且以活動的方式進行教學,教法活潑有趣,從實作中體驗與統整所學,不管是當地老師們熱烈參與的程度,或是研習老師們每日的日誌和回饋表都充分地證明了我們辦理此次活動的成效,這也讓我們大夥兒都覺得自己的努力付出是值得的。
5.   學習中文已成為世界的潮流:在訪問各校的過程中,當我們每次問到各校招收的人數時,都會有一個相似的結果上學期(指每年3-7和下學期(9-1)的人數會有很大的差異。原來每年的3-6月是緬文學校的「暑假」,所以很多家長會把孩子送到華校來學中文,所以此段時間學生人數會暴增。另一個可喜的現象是,因為中文已逐漸成為國際通用的語言,所以到華校來學中文的孩子,已從純粹的華人子弟擴增到緬甸人及其他各少數民族的子女。中文在全世界受到的重視,除了讓我們更加以中國人為榮,但也讓我們更加肯定到緬甸地區去為華校教師服務的重要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