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照 (1028*500)

封面照 (1028*500)

2009年9月16日 星期三

[心得]2009年服務隊宇人的心得

[前言]
首先,我必須要感謝曾為同事但現為建國中學的優秀教師-鄧書華,因為她的邀
請,讓我有機會參加人生中第一次的國際志工服務,接著更要感謝台灣師大公
領系顏妙桂教授以及學生們,願意規劃這樣難得的服務環境,讓我從中學習,
在這次的服務中我看到了緬甸華僑們對於教育環境的用心與努力,在單純樸實
的性格底下,營隊中處處充滿了溫情與感動。 

[緬麗伊甸園 ]
志工的精神應是不計任何代價與酬勞,全力的付出自己所學,它是跨越種族與
政治之上的,因此「緬麗伊甸園」的「伊甸園」這個名稱,常常讓我思考,這
次僑校教師的服務,是否代表著在緬甸這塊土壤上一個美麗快樂的學習園地,
而這個美麗的園地,是否只是指稱「僑校教育」還是整個「緬甸教育」,倘若
用這個理路來去看待,伊甸園之外是否代表者另外一個更弱勢以及更需要幫助
的教育場域,而這次的志工服務,我們到底服務的是這個國家還是緬甸僑界?
顯而易見的,答案是第二選項,而緬甸僑界的資源與服務,又是否那麼的缺乏
與迫切需要呢? 

[國家認同感]
這次的服務當中,筆者深深感受僑民們,對於緬甸有著充滿矛盾的國家認同感
,他們拿的是緬甸的身份證,卻無法認同這個國家與土地,曾聽到學長說:「
我最討厭聽到中國人一直對我們說你們緬甸人怎樣怎樣,但我們身上流的可是
百分之百中國人的血」,是的,中國人的血,這句話道破了緬甸僑界對於緬甸
政府的薄弱認同與不滿,對照來自台灣的我們,不正也是中華民國與台灣這兩
者認同的矛盾,比較慶幸的是,身處台灣的我們自然也是傳承華人的血脈,而
緬甸僑民與當地的老緬人卻是不同種族的聚合,在民族主義當道的時代中,當
地僑民對於緬甸這個軍政府國家,產生更大的疏離與無奈感。 

[社會階層]
華人開疆闢土的性格,使得華人在緬甸當地佔有百分之七十的經濟影響力,在
社會上華人有著相當的優越感,常聽到僑校的老師抱怨緬人懶惰、無情、短視
,但是這塊富饒的土地上大家卻又整天相處在一起,無形中產生出「華人優」
、「緬人劣」的階級意識,但教育領域上不是強調有教無類與族群融合嗎?這
樣的階層意識是否起了塑造一種「華人貴族教育」的不良影響呢?這些可能是
我們在教育服務上所必須要注意的課題。 

[結論]
每個教育工作者,皆有著「教育可以改變命運」的信念,雖然緬甸複雜的種族
與政治環境,並不是我們可以輕易改變與解決,而本文所提及的,也並不否定
此次服務的努力與貢獻,只是相較緬校教育,華校教育所接受的資源與援助,
其實原比緬校教育大的多,在中國國力不斷躍進的同時,使用簡體字與漢語拼
音已成為當地僑校的主流,台灣在僑校教育的優勢,似乎只剩下多元與活潑的
課程與觀念,台灣教育志工隊是否也將思考,如果摒除政治與意識型態,我們
服務的對象與方式是否也能有所調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